金属床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金属床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闻】坚持量质效并举助推农机化发展雪花石南

发布时间:2020-10-18 16:44:24 阅读: 来源:金属床厂家

坚持量质效并举助推农机化发展

吉林:创新补贴方式强化惠农务实

2014年,吉林省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纳入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确定以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为主导,以“补重点、补关键、补短板”为突破口,创新补贴方式,突出三个倾斜,强化惠民务实。

具体来讲,一是在补贴资金安排上,向粮食主产地区倾斜,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二是在补贴资金使用上,向农业合作组织倾斜,优先补贴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三是在补贴机具品目上,向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和薄弱环节倾斜,突出粮食生产机械化所需机具。2014年,吉林省取消了40马力以下拖拉机及非粮食生产机具的补贴,补贴品目由上年的52个缩小到35个,将有限资金重点用于玉米、水稻等粮食生产急需机具。

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实施,吉林省农机化得到跨越式发展。一方面,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农机具增势突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4年底,全省50马力以上拖拉机达到9.6万台,玉米收获机2.9万台,水稻插秧机4.1万台,大型免耕播种机5475台。水稻插秧机由步进式向乘坐式发展,玉米收获机向自走式快速推进,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进一步突破,综合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2014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9%,水稻插秧、水稻收获、玉米收获等关键、薄弱环节实现重大突破,全省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2%和85%。

同时,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到2014年末,全省农机经营合作组织达到6500多个,产粮大县50%以上的耕地由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经营或代耕服务,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

2015年,吉林省将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强化监管和服务,坚持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进程。力争到2020年,全省实现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江西:以奖代补破解农机“看病难”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和农机化新技术得大力推广,各地呈现推广机具多、维修保养难的现象。为解决农机“看病难”,2013年江西省开展了农机维修“以奖代补”项目建设,开启了财政专项补助农机维修的新模式。

2013年初,通过与省财政厅的多次沟通协调,江西省农机部门争取到省财政预算的3000万元购机补贴专项资金,其中,2000万元用于实施农机维修服务中心“以奖代补”项目,并计划用3年时间开展农机维修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以区域性二级农机维修中心为主体,三级和一级农机维修中心及农机企业“三包”服务站点为补充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近两年来,江西省在88个县(市、区)建设了281个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其中建设一级点15个,建设二级点208个,建设三级点58个。

为了有效推进“以奖代补”项目实施,江西省不断强化网点规划布局、加大维修技能人才培训,并积极探索“企社共建”发展模式,充分调动了政府、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企业的积极性,为建立健全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开拓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新局面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江西省还鼓励配备流动服务车,每台最高5万元补助,共计添置了350余台服务车,提升了流动服务功能,做到进村入户、送维修到田头服务,保障了机械顺畅作业。通过维修服务能力建设,全省农机维修经营服务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按照“一年织线条、二年强基础、三年见成效”的建设目标,下一步,江西省将继续提升农机维修流动服务站功能,打造一支农机“全科医生”和“急诊医生”队伍,基本解决农机“看病难”问题后,再想方设法解决农机“住房难”问题,力争开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新格局。在2015年,全省将继续安排2000万元,计划招标购买流动服务车,“以奖代补”建设农机维修流动服务站。从2016年起,争取省财政连续三年投入共计6000万元,按照1:1配套,“以奖代补”建设2000个标准机库棚,切实解决农机“住房难”问题。

湖北:重点突破油菜机械化关键环节

湖北省油菜常年种植面积在1800万亩左右,产量250万吨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连续19年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湖北省着力推进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推广油菜机械播栽、机械收获和秸秆处理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2014年,油菜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50%,促进了油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针对湖北省油菜生产的特点,该省组织有关单位联合研发适合本地区油菜生产系列机械。其中,研发的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小籽粒播种机、秸秆还田复式旋耕机和秸秆打捆机等机械,为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支撑。同时,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提出了“机械直播—田间管理—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在全省44个油菜大县启动实施了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试验,大力推广“抢墒早播、合理密植、深沟排渍、精准施肥、封闭除草”机械化栽植技术模式。

在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过程中,湖北省坚持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机作业队等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优先使用油菜生产机具,并组织开展本地及跨区作业,扩大机械作业规模,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目前,全省已有360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了油菜直播机械、油菜收获机械、秸秆还田机械等,并开展了油菜生产社会化作业服务。

通过推广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节本增效效果明显,每亩可节约263元,同时,利用油菜秸秆粉碎还田和综合利用,不仅减少了化肥用量,培肥了地力,而且促进了畜禽养殖业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业的发展。但就全省来看,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还存在总体水平不高,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与社会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等问题。未来,湖北省将进一步巩固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机械化生产新技术、新机具,建立健全全程机械化生产工艺,加强农机化技术与农艺技术的集成配套,力争用3—5年时间,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基本实现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

广西:多措并举力推甘蔗全程机械化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农业部强力支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在蔗糖价格连续下跌、蔗糖加工出现全行业亏损、甘蔗生产比较效益持续下滑的情况下,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了较快发展。

目前,广西甘蔗种植面积达1600万亩,连续7年甘蔗和食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糖产量居世界第四。近年来,为使甘蔗机械化获得历史性突破,作为此项工作的具体推进者,自治区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组织沟通、协调和技术指导工作。

一方面,根据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需要,在推进蔗地小块并大块、改变传统种植行距、保证切段式甘蔗24小时内进厂压榨、装运柴油确保作业需要等工作的同时,还制定了甘蔗扣杂率、机械化作业等地方标准规范。自治区还连续开展农机化技术试验,探讨不同区域最佳品种、行距、机具组合,并邀请有关部门和部分糖厂、蔗农开展测产验收。

为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购置甘蔗收获机,开展甘蔗机械化作业服务,解决甘蔗机收问题,自治区积极争取农业部和区、市、县财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从2013年起,农业部、财政部将广西甘蔗收获机单机最高补贴额由20万元提高到25万元,自治区财政累加补贴25万元。2014年,农业部准予实施广西融资租赁支持采购切段式甘蔗收获机项目,下达贷款贴息资金600万元,以融资租赁方式为广西提供甘蔗收获机,2014年12月,已为崇左市江州区收获农机合作社等4家农机合作社提供16台A4000型、1台A8000型凯斯甘蔗收获机。

同时,农业部每年发放500万元,扶持广西甘蔗示范基地建设。自治区通过补贴机收、机种作业等方式,扶持甘蔗主产市、县(区)开展耕种管收试验示范。为提高机具研发力度,2014年,自治区政府安排科技专项380万元,补助8家农机生产企业研发适合用于甘蔗生产的田间装载转运机、种植机和中耕培土机,为提高机具配套水平,推动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黑龙江:对深松作业机械敞开补贴

黑龙江省现有耕地面积2.39亿亩,适合深松作业的耕地在1.2亿亩以上。2014年,全省共完成深松整地4062.9万亩,是全国深松整地面积最大,实施作业补贴最早的省份。

黑龙江省一直坚持实行以深松为重点的“三、三”轮耕制,即每三年深松一次。目前,“三、三”轮耕制在全省得到了广泛认可,做到了省、市、县有轮耕规划,乡、村有切实可行的轮耕计划。按照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对深松整地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下发了《黑龙江省2014年深松整地补助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高农村深松作业能力,在农机化投入上,黑龙江始终坚持配备具有深松作业能力的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农具。2014年,全省在购机补贴中放开了农户购买深松机和具有深松功能联合整地机的限制,实行敞口补贴,购机农户不需要参加摇号,做到了有购有补。同时,全省各级农机部门积极组织技术干部和专家,深入到基层指导深松整地工作,组织农户参观深松地块与未深松地块作物长势、单产等对比情况,引导农民自觉进行深松整地。

在秋整地期间,农机相关部门深入现代农机合作社,指导其结合自身作业需求,制定秋季农机作业计划,对每个作业单元都做到了定机组、定机具、定人员,避免了作业期机具反复调动增加作业成本。目前,全省现代农机合作社共出动大马力拖拉机5273台,完成的作业面积占全省农村的62%,成为了农机标准化作业的主力军。

深松作业面积的准确认定和作业质量的检测始终是开展深松作业补助的难点。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确保作业面积统计和深度的准确性,该省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工程系合作,历时三年,实现了深松作业机车作业时每20秒上传一次作业数据、每2分钟上传一次作业图像,达到了全时段、全面积农机深松作业精确探测和统计。2014年省财政投入600多万元资金,为具有深松能力的机车安装了深松自动检测仪。2015年,黑龙江将继续完善政策措施及加大示范推广力度,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算,让农民尽快掌握技术、看到效果、得到实惠。

山东:棉花机采成为主攻方向

棉花是山东重要的大宗优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位。特别是近几年来,山东省在进一步巩固提升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把农机化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机械化上来,并把棉花全程机械化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全省棉花机播率70%以上,主产区已达到或接近100%,按机采棉标准种植10.88万亩;棉田施肥、植保、中耕等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围绕加快推进棉花生产机械化,山东省按照着眼全程、重点突破、区域带动的原则,以滨州、东营等鲁北一年一作区为重点区域,以机械采收为主攻方向,强力加以推进。

一是抓项目带动,加强示范引导。山东省以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从2011年起先后在东营、滨州等棉花主产区建立了5处省级棉花机收示范基地,对棉花机采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

二是抓机艺结合,注重系统推进。山东省把农机农艺结合作为基础,选择与机械采收相适应的棉花新品种,推行规范化播种,积极示范引导棉农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并注重机械采摘与清选加工相衔接,初步形成了以机采棉为重点的棉花全程机械化农艺技术与加工保障体系。

三是抓力量整合,实施联合攻关。省农机局牵头成立了由省供销社、省棉花中心、省农机院等单位参加的机采棉联合推进办公室,统筹协调解决棉花机械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抓政策扶持,强化发展支撑。省里投入了300多万元建设棉花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农业部安排了2个示范项目以支持该省工作。将采棉机纳入了重点推广补贴范围,在每台给予30万补贴的基础上,对购买采棉机的农机合作社再安排30万元的资金奖励,并把棉花高产创建、土地深松等项目与推进棉花机械化紧密结合起来。

五是抓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全省已形成了目标明确、措施有力、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推动了全省棉花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湖南:水稻全程机械化全面推进

湖南省双季稻占全省水稻种植总面积的2/3。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种粮效益低下,水稻生产出现了“双改单”,甚至抛荒的现象,而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机械化。

经过调研发现,湖南省双季稻机插率不高的瓶颈有三:一是秧苗不适宜机插;二是适用的插秧机具数量不足;三是农民对水稻机插技术及其增产效果不了解。为此,2012年底,湖南省研究制定了《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规范》和《水稻机插秧育秧软盘、硬盘》两个地方标准。为突破双季晚稻机插薄弱环节,省农机局成立了双季稻全程机械化增产模式攻关领导小组,牵头在洞庭湖双季稻区、河谷平地低矮丘陵双季稻区、高岗山区一季晚稻区开展双季稻机插品种筛选、机插秧秧龄弹性等12项技术攻关。同时,省农机部门积极推动大户购机,以点带面;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组织,以面联点;在83个水稻主产县设立709个机插秧示范点。

为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湖南省还努力提高植保、烘干和运输环节的机械化水平。2014年1月13日,省农机局制定的《超低空遥控飞行植保机》湖南省地方标准正式颁布实施,8月将植保飞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畴。同时,还召开了高规格的水稻烘干暨粮食安全技术研讨会,鼓励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购置和使用谷物烘干机械,2014年全省共购置谷物烘干机械1314台(套),谷物烘干技术的推广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烘干机保有量超过3000台,已建成可服务万亩区域的烘干中心305个。

合作社是推动水稻实现全程机械化的主力军。2014年初,湖南省政府出台文件,决定用两年时间,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出资3个亿,培育1000家为水稻生产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的现代农机合作社。截止2014年底,全省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机合作社已达1405个,同比增加550个,增长64%,从业人员6.68万人,作业服务面积1686万亩。

青海:推动农机安全免费管理

自青海省实行农机免费管理以来,省财政共拨付专项资金350万元,免费发放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牌照近5万台,免费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21万台,免费办理驾驶证23888个,直接为农机户节约572.5万元。成绩的取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政府重视是农机免费管理的前提。青海省政府历来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曾多次批示相关部门,就农机安全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和提出解决办法。从2010年起,将农业部下达该省的农机安全死亡控制指标,纳入了市、州、县政府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并实行双重考核和“一票否决”制,为本省农机安全生产实行免费管理奠定了基础。

财政支持是农机免费管理的基本保障。青海省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对农机安全管理的持续投入,有力地支撑了全省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截止2014年底,累计投入宣传经费240万元,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农机监理业务信息化、网络化和规范化。同时,累计投入“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活动经费590万元,共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21个、示范乡(镇)229个、示范村751个、示范户23105户。

齐心协力是农机免费管理的工作基础。2004年以来,由于体制变化,执法难和经费困难尤为突出。为扭转农机监理工作职能弱化、经费匮乏等不利局面,省农牧厅会同省公安厅和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农机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青海省农机安全生产监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的调研报告。2011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青政【2011】38号);同年,省财政厅、省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法发改委〈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的通知》(青财综字【2011】2241号),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对农机安全生产实行免费管理。(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治不孕不育医院电话

哈尔滨治疗脑卒中哪个医院最好

治人乳头瘤病毒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