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境外投资

51.1亿元解困中小企业
“融资难的问题确实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王黎明指出,今年以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问题更为凸显,矛盾更为突出。“现在看许多中小企业又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资金链条断裂,资金供应是企业最为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难题。”
根据工信部此前发布的中小企业融资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在东部沿海,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大体上百分之五六十的资金需要信贷渠道解决,在中部地区大体上百分之七八十的资金需要从银行获得,在西部地区,企业的自身实力、经济基础和条件相对差一些,从银行获得的资金占到自己需求资金的90%以上。“这更能看出信贷资金的重要性,可以说,目前解决贷款难问题是中小企业迫切需要的。”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今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共51.1亿元,其中16亿元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除了在资金上为中小企业提供扶持外,王黎明透露,工信部将和有关部门继续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有能力的中小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在境外投资、设立贸易性实体,帮助这些企业走出去。
“中小企业需要有关部门帮助它搭建平台,引导它在境外投资。”王黎明表示,引导中小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应该是各级政府部门支持和服务的重点。
非公资本入电信等行业将出细则
王黎明透露,未来工信部还将进一步完善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电力、电信、石油等行业和领域的市场准入制度,加紧出台具体操作办法。
3年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公众称为“非公经济36条”),随后“非公经济36条”的配套措施也先后出台。3年来,该项法规在引导、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王黎明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深化完善相关措施。重点将放在完善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电力、电信、石油等行业和领域的市场准入制度,加紧出台具体操作办法。
此外,还将切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重点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和技术创新等加大工作力度。